近期,YC创始人 Paul Graham 写了一篇文章,标题直译是《怎么“干大事”》(How to Do Great Work)
原文很长,英文一万词,中文两万字,至少要读半小时。
作者说他已经尽可能写短了。如果你不信,第八小节“做到最好比做到更好简单”,中翻五百字;有人写出一本观点类似的书,《十倍成长比两倍成长简单》(10x is easier than 2x),英文六万词。
对了,为什么做得最好比更好简单?看起来“更好”更轻松不是吗?
有个笑话说,Top1的院校有两所,Top 3的院校有10所。请问“更好”的院校有多少所?
你看,研究AI生图可以“更好”,研究ChatGPT的prompt可以“更好”,好好打工也可以“更好”……
问题来了,一个人怎么从几百个“更好”选出他想要的并持续去做?尤其是他不想先搞清楚“最好”的情况下?
他会捡起西瓜、也会捡起芝麻,几乎注定会去追逐潮流——请注意,不是说这种做法不对,而是说这可能不是“干大事”的方式。
回到这篇文章,它有 29 小节。也许可以说,你读懂这 29 小节,相当于看了 29 本书。
而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演化出无数文章,比如:
- 不完美出发:为什么不应当“想好”再做
- 不要抄袭,但可临摹
- 一个词总结“干大事”的秘诀
- ……
本人将这篇文章翻译为《怎么成为一个“干大事”的人》,小节、标题跟译注是原文没有的。
注:原本更新于10x仓库,后来觉得独立出来更好